
數字搖滾樂團「大象體操」
張凱翔、張凱婷、涂嘉欽,三位平均年齡25歲的高雄人,在2012年時組成了以貝斯為主線的數字搖滾樂團「大象體操」。
三位年輕人從小生活在充滿樂音的環境裡,吉他手凱翔與貝斯手凱婷是兄妹,媽媽是音樂老師,從小受古典樂的訓練,對於各種音樂類型感到好奇;鼓手嘉欽則在四歲時,開始學習打擊樂,時間長達十年之久,後來遇上爵士鼓,便整個人鑽了進去。青少年階段,他們在音樂路上展開更多探險,悠遊在Live House、音樂現場之間,也組樂團,嘗試創作,而當三人都到台北求學之後,便一起組成了「大象體操」。
凱翔認為文字語言是具有高度指涉性的溝通媒介,使用這個工具時,它會限制人們的思考方向,然而,音樂卻沒有如此侷限,當一個音符、一段旋律、一種節奏出現時,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體會與詮釋,「這是很自由且有想像力的」凱翔說。凱婷則進一步補充:「其實是我們三個人都有很多話想說,直接透過自己的樂器說話,而不是主唱,反而更能表現三個人的想法」。因此,在組團之際,便想要玩器樂搖滾,以「數字搖滾」(Math Rock,或稱「數學搖滾」)來自我定位,想要在搖滾樂的圈子裡,先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嘉欽說:「跳躍、雜食大概是我們這個世代年輕人聽音樂的狀態吧」,網路世代下成長的年輕人,在Youtube、串流音樂、各種數位平台充斥的環境下長大,對他們來說林生祥的音樂不是那種一開始就會很吸引人的。凱翔曾有一段時間向林生祥的吉他手大竹研學過吉他,也被大竹研讚譽為年輕世代很有天份的吉他手,他就坦白地說其實平常並不會那麼常聽林生祥的音樂,「他們(林生祥與樂手)的音樂其實不是搭配一種生活情境,而是搶人耳朵,要你專注聽的那種」,而凱婷則說:「但不管怎麼樣,你就是會一直聽到林生祥」,因此,當音樂與生命對話上之後,林生祥的歌就自然地走進聽者心裡了。
動人的失敗者故事
談起最喜歡林生祥哪一首歌,三人都不約而同說出〈風神一二五〉。
同為客家人的嘉欽,父母的老家在六龜,小時候幾乎每個週末都跟著爸媽回到六龜找阿公、阿嬤,因此對於鄰鎭美濃自然不會太陌生,再加上父母對於說母語的要求,語言對他來說沒有隔閡。在音樂上,鼓手阿達的獨創鼓組,在《菊花夜行軍》的階段打得更加複雜有力,也深深吸引著同為鼓手的他。而筆手鍾永豐的詞對他來說像是繪本,一句句的歌詞讓故事生動立體,就像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可以看的繪本書。而這首長度將近十分鐘的大歌,一層一層堆疊出情緒與氛圍,感染著離鄉北上求學的他。
凱婷則認為,關於回鄉這類主題的歌曲有很多,但這首歌曲厲害之處在於口白、編曲、歌詞、演唱方式等等面向的加成效果,讓這首歌擁有強大的力量,打入每個人的心裡。而她騎摩托車的時候最愛聽這首歌了,帶上耳機,跟著音樂大吼,多麼爽快。
凱翔則是在剛上大學的時候,在課堂上聽到了這首歌,聆聽加上歌詞閱讀,老師談起歌的故事與這位音樂家的職涯發展。第一次離鄉的他,對於台北的生活還不那麼適應,對於未來也還困惑,這個失敗者的故事,讓他想像會不會自己有一天也落入失敗返鄉的窘境?
與音樂一起回鄉
不是失敗,但也還無法確知是否成功,大象體操三人回鄉了。
2016年,凱翔與嘉欽陸續退伍,三人再度合體,發行第二張EP《工作》,隔年隨即成立自己的音樂公司,成為專職的音樂工作者,讓三人更篤定踏實地生活,「所以這張EP叫『工作』,就是很實際地在說我們現在的狀態」。
「其實我們很幸運,草創時期需要大量曝光的時候,我們在台北,不在意演出費用或演出品質,只要有曝光機會就好,然後現在我們進入到下一個階段,而這是可以在高雄實現的。」三人談起許多在台北發展的南部音樂人,其實想回鄉,但覺得恐怕是無法回來了。在《工作》的巡演期,三人乘著車,北中南東,來回遊走於島上,每次離家後的回返,都讓他們知道沒有什麼地方比家更好了,就像是林生祥說的:離開才知道家鄉是什麼。
對於音樂創作、產業發展有諸多想法和想像的他們,很清楚自己不只是面對台灣的市場,而是看向整個世界,如何在全球器樂搖滾的圈子裡,找到更好的切入點,接觸更多廠牌、音樂節、音樂媒體等等,而談到階段性的目標時,凱翔半開玩笑地說:「我們訂好2020年,看可不可以休團,要結婚的結婚,生小孩的生小孩吧!」